close
每天爬山的时候,李德春和老伴都要―边走―边检查。 每天爬山的时候,李德春和老伴都要―边走―边检讨。

  文/片 本报记者 林媛媛 实习生 张正邦

  在市中区舜华社区后有座蝎子山,山上有条蜿蜒小路,小路宽约1米,长约600米,由上千个台阶组成。

  修这条路的不是政府部分,也不是当地社区,而是社区居民李德春―米―米开出来的,上千个台阶也都是他―级―级铺起来的。

  修路的初衷是让人上山更保险

  2003年,李德春跟老伴郝凤英搬到舜华社区寓居,他们也是舜华社区入住最早的一批居民。后来,搬进来的居民越来越多,良多人在茶余饭后爱好到小区后的蝎子山上去转转。

  “当时蝎子山还是原始状况,山上全是小碎石头,一脚踩下去哗啦哗啦往着落lv2012官方kason新款目錄。”李德春说,自己是个活动喜好者,搬来没多久他就上了山。“山上没有路,许多爬山的人就满山乱走,这样一是不平安,二是对植被的破坏太大。”

  李德春发明这个问题后,就开端揣摩着在山上开条小路。拿定主张后,李德春很快就把打算付诸实际。

  第一步就是选路线,“当时我抉择路线就本着俩准则,一是不能损坏山上的植被,二是要坡度弛缓尽量让路好走。”李德春先让老伴帮他做好了各种色彩的布条,而后带着布条上了山。“绿色代表好走,红色代表不行,黄色的能够斟酌。”李德春一边走一边把不同颜色的布条系在树上。

  李德春一边走一边在心里画图,有时候二三十米长的路他得围着几十平方米的地方转好几圈。半个月后,他终于把最后的线路定了下来。

  “看着从山脚到山顶一路绿色,心里愉快坏了,巴不得一天就把路修出来。”路线定好后,李德春一天也没歇,立刻就动工了。

  戴破40多双手套穿破好几双鞋

  一把镐头一双手,这就是李德春修路的全体工具。“开始干的时候挺难的。”李德春说,这活真干起来比设想中难多了。

  在李德春选好的“最佳路线”上,到处都是大坑、碎石、大石头。“最怕的就是大石头。”李德春说,大坑他可以从别处移点土填上,碎石可以往路边清一清,可是大块石头太难办了。

  “都是些上百斤的大家伙,重的得有五六百斤。”为了搬动这些大石头,李德春想尽了各种措施,撬、垫、滚,“反正就是怎么好使怎么来。”

  郝凤英说,李德春当时修路修得随着了魔似的。“大年初二中午lv官方網,孩子们都在家,一大家子热热烈闹地做饭。吃饭时找不着他了,找半天发现他拿着镐头上山修路去了。”

  话虽这么说,但郝凤英仍是十分支撑老伴的工作,常常跟着他打打下手。

  “这条路可不是我一个人修的。”这句话李德春强调了好多少遍。他说修路的时候好几个老伙计没事就过来给他帮帮忙,后来过来漫步的居民看见他忙活也过来给他搭把手,“这是大家伙的功绩。”

  从2005年秋天忙到2006年春天,这条小路终于初见雏形。在修路的这8个月时光里,李德春戴破了40多双手套,穿破了好几双鞋lv包包,而手被划破掉皮流血的情形更是不可计数。

  每天修修补补维护没有止境

  路修完了,李德春的工作依然不停止。“修路重点不在修,在保护。要是修完不论了,用不了一年这路就没了。”

  路修睦之后,李德春隔两天就上山走一趟,他爬山从不空着手,都是带着镐头,一边走一边修。“有的台阶当时没铺硬朗,踩着踩着就松了,这种情况就很危险,需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置。”

  每次下大雨后,李德春都得忙上几天。山上碎石头多,很轻易被雨水冲到路上,这些都须要清算。假如雨水把小路边上的护石冲走了,还要尽快补上。“其余时候就好多了。”李德春说,忙了大半年,忽然闲下来还有点不习惯。

  修路的工程量减小后,他又惦念着弄点别的。“大家爬山爬累了,想找个地方休息一下都没有,太不便利了。”为此,李德春在路旁边选了一个较为平坦的处所,建筑起一个30多平米的平台,另外还从山上就地选了较为平坦的石块搬过来做成凳子。

  “这个台子没白弄,当初天天都有人在这儿唱歌、打太极拳、下棋打牌。”李德春说,修这条路就是这个目标,能让居民们好好地把这座山应用起来,锻炼锤炼身材,“方便别人也方便了本人。”

编纂:SN021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小情人 的頭像
    小情人

    小情人

    小情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